(1)症状
病害发生在近土表的茎基部,受害部皮层褐色腐烂,易剥落。切开病茎组织,从外侧开始有茶褐色或黑褐色的腐烂向中心发展;木质部也向上变色,羽状辐射形生长的白色菌丝或蔓延到周围土壤表面;其后在病部及周围土表菌丝体上形成初为白色、后变黄褐色油菜子大小的菌核;植株感病后,通常整株倒伏死亡。病株易拔起,从根茎处断裂。
(2)病原
齐整小菌核菌(Selerotium rolfsill 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菌核属。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等见百合白绢病部分。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或杂草上越冬,菌核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能在土中存活3~4年。翌年土壤温度适合时,菌丝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侵入植物茎基部或根颈部危害。病害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生,至7、8月份,气温上升至30℃左右时,病害进入盛改期,10月份病害基本停止。植株过密,通透不良,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
(4)防治方法
施用的基肥应当充分腐熟,以免肥料带菌;适当通风,避免栽植过密。实行轮作,避免与感病品种连作。种植前用5g/m2的50%退菌特进行土壤消毒。生长其发病,及时挖除病株,病穴也用石灰消毒,或灌浇65%代森锌600~800倍液,也可灌浇其他杀菌剂,也可用20%的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