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主要发生在贮藏期。鳞茎上着生暗褪色小斑,扩展后成不规则形病斑,陷,病部腐烂,内部鳞片逐渐腐烂后引起鳞茎干腐,病斑上或整个鳞茎上长满青色或绿色霉层。幼芽和嫩叶亦可受害,产生水渍状、浅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病部生青绿色霉层。病鳞茎长成的植株矮缩,不开花,提早枯死。
(2)病原
主要为圆孤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 Westling)和簇状青霉(p.corymbiferum Westling),二者皆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圆孤青霉的菌落蓝绿色,无轮纹或轮纹不明显,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枝3次,分生孢子近球形,光滑或略粗糙,直径3~4μm。簇状青霉的菌落黄绿色,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枝3次,排列紧密,分生孢子球形,光滑,直径2.5~4μm。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由气流、病健鳞茎接触传播,从伤口侵入。球茎表面若有病原菌附着,一遇高温、高湿,就会大量繁殖。鳞茎损伤、贮藏场所潮湿、通风不良等易引起青霉菌的侵染为害。
(4)防治方法
采收、挖掘 、运输和贮藏鳞茎时小心操作,尽量减少对鳞茎的损伤,晴天挖掘,球茎采切后置于25~30℃的高温下,促进伤口愈合。贮存温度应保持在0~6℃,发现球茎霉烂,及时清除。球茎挖出后在通风处晾干几天,不能暴晒。贮库及装运工具喷洒50%速克灵1000倍液消毒。种植前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硫酸铵水溶液,或者0.3%~0.4%硫酸铜液浸泡1小时,晾干后再种。如果剔除病鳞茎或剥去病鳞片浸泡效果更好。贮库中发现生病迹象可嗑药,或者箱内的填充物适量掺一些杀菌剂。常用药剂有50%扑海因1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1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