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是指通过调整环境和寄主植物以及其他生物来减少病原物的接种体密度、降低病原物致病性或抑制病害的发生,其实质是由生物因素的影响而对病原物或病害的防治起作用。目前生物防治利用的主要是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亦称拮抗微生物或生防菌。藉此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拮抗作用,产生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也就称为拮抗微生物。
有些有益微生物已被制成多种类型的防制剂,大量生产并用来防治植物病害,有的已获得成功。如利用哈氏木霉菌防治花卉幼苗猝倒病和茉莉花白绢病,利用土壤杆菌放射菌株84防治月季根癌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生物防治是最好的防治技术之一。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不存在残留的环境污染问题:拮抗微生物对病原物有长期控制作用,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开发,且防治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
但由于生防菌地理适应性较低,生防制剂的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的条件,生物防治效果不够稳定,作用效果缓慢,适用范围较狭窄,特别是病害大发生后用生物的防治措施常无法控制,其防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因此目前仅用作辅助防治措施。
然而,由于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农药残留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鲜切花产品出口的隐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害残留限量标准,正成为国际间食品、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无公害生物防治措施的使用,将为我国鲜切花出口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极大地增强我国鲜切花的国际竞争力。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未来鲜切花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