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硫、钙、镁和微量元素铁、硼、锌、锰等。当某些元素供应不足时,植株就会发病而出现缺素症状;当某些元素过多时也会抑制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而使另外的元素相对地缺少,同样也会使植株发病受害。发生缺素症时,常通过改良土壤和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进行治疗。常见的营养缺素症有以下几种:
缺氮:主要表现为新叶淡绿,老叶黄化焦枯,叶稀薄易落,分枝少、花小和组织坏死。在强酸性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易发生缺氮症。
缺磷:植物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生育期推迟,茎叶暗绿或紫红色,生育期推迟,最后枯死脱落。病状一般先从老叶上出现。生荒土或土壤黏重板结易发生缺磷症。
缺钾:叶尖及边缘先枯焦,症状随生育期而加重,下部老叶常出现棕色斑点或叶缘变棕色,最后焦枯脱落,植物发育不良,茎瘦弱。红壤一般含钾量低,易发生缺钾症。
缺硫:新叶黄化,失绿均一,植株矮小,根部明显伸长,生育期延迟。
缺钙:植株根系生长受抑制,茎、叶软弱,嫩叶扭曲,叶缘叶尖白化,发黄焦枯,提早落叶,嫩芽枯死。
缺镁: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褪绿,出现黄化,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如金鱼草缺镁症。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各种色泽斑点或斑块,但不易出现组织坏死。此外镁与钙有拮抗作用,当钙过多有害时,可适当加入镁起缓冲作用。
缺铁: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首先表现为上部的嫩叶黄化、发白,下部老叶仍保持绿色,然后逐渐向下扩展到基部叶片,如栀子花黄化病。碱性土壤常会发生缺铁症。缺铁的症状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
缺硼:嫩叶失绿、叶片肥厚皱缩,叶缘向上卷曲、根系不发达,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植株矮化、芽畸形、丛生,开花结果不正常、缩果和落果,生育期延长。而硼中毒则引起叶片白化干枯、生长点死亡。
缺锌: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斑点可能在主脉两侧先出现,有时顶部叶片成族生状。梓中毒则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缺锰:脉间失绿变成枯黄色,出现斑点,叶缘及叶尖向下卷曲,花呈紫色,组织易坏死,生育期推迟。症状由上向下扩展。一般发生在碱性土壤中。锰中毒后引起叶脉间黄化或变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