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称为病因。植物病害是植物和病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矛盾斗争的结果。其中病原和植物是病害发生的基本矛盾,而环境则是促使矛盾转化的条件。环境一方面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增强或降低植物对病原的抵抗力。只有当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有利于病原物的活动和发展时,矛盾向着发病的方面转化,病害才能发生。反之,植物的抗病能力增强,病害就被控制。因此,植物能否发病不仅决定于病原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环境条件对双方的作用。引起鲜切花病害的原因有:鲜切花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生物因素和不适宜的环境因素(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在植物病理学中,把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在较大面积发生时,常呈散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由一个发病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的特征。引起鲜切花病害的常见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和线虫,有的鲜切花还会被寄生性植物寄生而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