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
定植多露地栽培,也可以进行促成栽培。宜选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定植密度为每2m21株,将苗保持相等间距进行定植。
水肥管理在定植后浇透水1次,过3d再浇2水。在定植后头两年里,植株尚小,应该加强浇水管理,既要防旱又要排涝,保证土壤湿度适中最好,待海棠长成大树后只需在春季萌芽前、冬季落叶后各浇透水1次。
在定植前,可以施用腐叶、磷矿粉作为基肥,用量为前者2kg/m2;后者1kg/m2,应该将基肥均匀地深翻于土壤中,也可以在定植时,把磷矿粉直接撒施在栽培穴里。待两三年后则可为其增加施肥的数量与次数,在生长旺盛季节,每半月追施一次液体肥料,在每年植株的萌芽前、现蕾时、开花后还要各追施一次富含磷、钾的肥料。
光温调控气温较低的地区,给当年定植的小苗加设风障进行保护,以防冬季发生抽条现象。海棠的切枝生产基本上是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的。
海棠喜强光,耐疏荫,每天能接受4h以上的直射日光,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尽可能地保持环境空气流通,以利植株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通风良好也可以有效地减轻海棠的病害发生。
中耕与修剪每月松土1次,有助于保持土壤墒情,亦可促进根系生长。并可清除杂草。用于切枝生产的海棠通常进行矮化栽培,即定植的第一年在茎杆50cm高处截顶,待侧枝长达30cm后再摘心数次,而后每年春季花后修剪1次,主要是对植株进行枝条短截,以促使其多发分枝,从而提高切花产量。
生产周期从新株定植到采收成品大约需要3年,,以后每年采收成品,直至植株生长势转弱时再更新老株。
花枝采收与贮运
采切标准当花蕾膨大、转红时采摘,所收获的花枝在整理分级后,5支一束进行捆绑。
贮藏保鲜湿贮于水中,在5℃下保存4~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