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类型及品种我国梅花有300多个品种,分为3系、5类、16型。适于作切花用的品种有宫粉梅型、绿萼梅型和朱砂梅型,其中以宫粉梅型最为理想。
粉皮宫粉、扣瓣大红,小绿尊、双碧垂枝属一级切花品种;粉红朱砂、复瓣跳枝、扣子玉蝶、龙游等也是较好的切花品种;南京红、金钱绿萼,贵妃等作切花有各自优、缺点,属三级切花品种。
繁殖及栽培管理
繁殖用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法繁殖。嫁接时,南方多用梅、桃为砧,北方多用杏、山杏和山桃为砧,通常采用切接、劈接、腹接和靠接法,多于春、秋二季进行。梅多用硬枝扦插,插穗若用500mg/L吲哚丁酸处理,可提高成活率。压条于春季进行,将根际1~2年生的萌蘖枝,用利刀环剥后埋入土中,深3~5cm,秋末与母体分离,另行栽植。亦可采用高压法进行繁殖。培育新品种和大量繁殖砧木时,采用播种法繁殖。
栽培管理以生产切花为目的时,多在露地成片栽培,一般株行距宜小(3m×3m),主干要低矮(约30cm),并要重剪,多施追肥,促使生长大量较长的枝条,以供切取花枝。
可采用催花的方法使其在“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应时开放。催花时应将植株置于阳光充足处,使温度徐徐上升,切忌增温太猛,并要经常向植株喷水,以保持空气湿度,待花蕾着色后,移至低温处,这样蕾期可维持10~12d,若给予15~20℃的条件,则5~7d即可开放。
若要使其在“五一”开放,冬季可将花芽丰满的盆栽梅花移至稍高于0℃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旬逐渐移至室外,“五一”即可采收切花。
若要“十一”开放,则要在枝梢长至30cm左右时,“扣水”,多施追肥,摘除全部叶片,依次给予低温和增温处理,即可于“十一”供应切花。
病虫害防治
梅花为长寿树,这与它抗病虫害有关。梅花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穿孔病;天牛类、蚜虫、介壳虫、卷叶蛾等,应注意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发生。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应及时用相应的药物防治。但应注意,忌用乐果类药物,因梅花对其敏感,用之会引起叶片脱落。
切花采收与包装当花蕾透色时为采收适期,采后按花枝的长短分级包装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