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殖
蝴蝶兰的繁殖可以用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用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蝴蝶兰快速繁殖是目前蝴蝶兰繁育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蝴蝶兰工厂化生产的必要手段。
(1)种子繁殖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播种子人工培养基上,是最经济快速的繁殖方法,一般春天开花授粉,经4~6个月即可采收种子,进行无菌培养,于翌年春天幼苗即可出苗,再培养2~3年,即可生产鲜切花。蝴蝶兰荚果成熟后,其胚仅发育到球形胚阶段,其胚尚未分化子叶、胚根和胚芽。这些器官均在无菌播种之后才分化形成,然后逐渐发育为完整小植株。
(2)组织培养利用蝴蝶兰幼嫩花梗的节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原球体和完整的小植株。组培在兰花繁殖上的应用,使兰花生产进入工厂化阶段。
2.栽培管理
(1)栽植蝴蝶兰为典型的热带附生植物,栽培时要求根部通气良好,生产上常用吊挂或盆栽方式栽植。
吊挂种植,用桫椤板固定植株。桫锣又名树蕨,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贵州、四川等地的一种蕨类植物。桫椤板采用长30cm、宽20cm板块,选有4~5叶的蝴蝶兰苗,用优质、洁净的水苔药包裹根茎后,绑扎固定于桫椤板上。管理得当,1个月左右新根开始生长。在桫椤不易取得时,可用栎树木段或其他树皮较厚而粗糙的木段替代,但耐久性较差,可当发现树皮开始腐烂松动时,及时更换,重新栽植。也有采用木框种植,透气,透水性良好,亦可悬挂栽培。
盆栽应选有多孔的素烧泥盆。选用苔藓、桫椤屑、炭粒、砖砾,椰子壳、树皮块等排水与通气良好的材料为基质。台湾蝴蝶兰专业生产已用纺织下脚制成人造盆栽基质。蝴蝶兰种苗种植时,以少量水苔包裹幼苗根茎,然后填入基质,苗根宜部分裸露在外,切勿深埋。盆栽蝴蝶兰栽培基质需每年更新一次,要严格保护根系,断根一般不再生长。基质更新期以开花后一个月或花茎抽出前2~3个月为宜。
蝴蝶兰单株寿命为5~15年。一般以苔藓为基质的材料需每年进行一次换盆,如基质老化,腐烂,透气性较差后,会使根系向外生长,严重时引起根系腐烂,植株生长势衰退,甚至死亡。蝴蝶兰的小苗期生长很快,根据植株发育也应及时换盆。一般春植试管苗,到夏季即应换盆,通常4~6个月从小盆翻换一次大盆。换盆时间成年植株最适期在春末夏初,花期过后,新根开始生长时进行,换盆时的适宜温度为20℃。
(2)温度管理蝴蝶兰主要分布在热带低海拔地区和沿海。栽培中对温度要求较高。蝴蝶兰生长适温白天为25~28℃,夜间为18~20℃。幼苗生长适温为23℃。在35℃以上、15℃以下时生长停止,5℃以下会受寒害。幼苗在栽培条件下,保持20℃以上温度2个月,以后将夜间温度降到18℃以下,约1个半月即可形成花芽。花芽形成后,夜间温度保持18~20℃之间,经3~4个月就可开花。
(3)湿度管理蝴蝶兰原产地多在具有较高湿度的森林中,因此栽培环境要求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宜保持70%~80%的相对湿度,环境湿度较低时可在室内的地面。台架、墙壁及植物上喷水或增设喷雾装置喷雾,但温室栽培在室温低于18℃,空气湿度过高会引发病害,要注意防治。
(4)光照管理蝴蝶兰栽培忌强烈阳光直射。通常幼龄植株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klx。开花植株为20~30klx。所以夏季遮荫量要达到60%以上,秋季遮荫达40%左右。
(5)肥水管理蝴蝶兰生长迅速,需肥量较大。一般应掌握淡肥勤施的原则。春天少施,开花期停施,开花后,新根与新芽迅速生长期要勤施,通常可以每周补充一次。
蝴蝶兰灌水一般要求生长旺盛期多浇,休眠期少浇,高温期多浇,低温时少浇,气温15℃以下,更要严格控制浇水。蝴蝶兰根部切忌积水,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一般浇水5~6h后,栽培基质内湿度仍很高,极易引起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