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以花姿似蝴蝶朗朗飞舞而得名,有“兰中皇后”的美誉。这一属世界约有近50个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在19世纪中叶传入欧洲。我国原产约有6个种,分布于海南与台湾。蝴蝶兰属内绝大多数野生种已被引种栽培。现今作为切花栽培的蝴蝶兰是许多原种进行种间杂交及蝴蝶兰属植物与亲缘相近的鸟舌兰属、指甲兰属,万带兰属等其他属植物进行杂交所形成的园艺栽培种。蝴蝶兰的杂交种在1886年已发现自然杂交新种,目前栽培品种约有数千个。
1.常见原种
大白花蝴蝶兰(P.amabilis)花白色,花径10cm:花序弓形弯曲,长90cm,稀疏着花6~20朵;花期在10月至翌年1~2月,单花寿命14d以上。原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菲律宾、我国台湾等地,有变种台湾蝴蝶兰,是杂交育种最重要的亲本之一。许多名贵的白花品种,均有该种的血统。
席氏蝴蝶兰(P.schilleriana)花主要颜色为淡玫瑰色,唇瓣金黄色,有腥红斑点,花径7cm,有香味;叶片较软,深绿色,上面有银灰色斑点与条纹,叶背深红色,花茎直立或呈弓形,长90~100cm,通常有分枝,栽培得当,在有分枝的花茎上能着花上百朵,花期主要在春季。原产菲律宾,在粉红色蝴蝶兰中主要含有本种重要的血统。许多蝴蝶兰的园艺杂交种,重复使用本种作亲本。
大叶蝴蝶兰(P.gigantea)是蝴蝶兰属中植株最大的一个种。一般茎长超过1m,叶片长50cm,宽20cm,花色白底上有紫红色斑点,亦有深紫红色与纯白色的变异,花茎长20~30cm,下垂,在花茎上密生直径为2.5cm的小花。主要花期在秋冬。原产缅甸、泰国,老挝。是点花系品种的重要杂交亲本。
玫瑰唇蝴蝶兰(P.eguestris)花浅玫瑰红色,唇瓣为洋红色到玫瑰红色,有深红斑点。花径约2.5cm,花期在秋至冬。原产菲律宾和中国台湾。是小型花育种的主要亲本。
2.常见栽培品种
蝴蝶兰由于种属间杂交的结果,栽培品种非常复杂,栽培品种大体按花色分为点花系、条花系、粉红色花系、黄色花系、白色花系5类。
点花系品种萼片与花瓣有大小疏密不等的红色或紫色斑点。唇瓣为鲜红色。多为中型或大型花,花径8~10cm。花茎有分枝。常见品种有:
完美(Perfection)花期由冬末至初春,花瓣肉质比较厚,花寿命长,每花枝有花5~8朵,不超过10朵。生长强健,栽培容易。
琼丽皇后(Jungele Queen)花期在2~3月,花开放后,花瓣四周向后倾斜,中央部分显现凸起,每个花枝开花10朵左右,花径8cm。
条花系品种花萼与花瓣的底色为白色或黄色,红色,在上面布满枝丫状或珊瑚状的红色咏纹。许多品种为大型花,花径达9~11cm。常见品种有:
塞布朵丽蝶兰(Hanabusa)为属间杂交种,花期在2~3月,花瓣上有粉红条纹,唇瓣美丽,花径9cm,栽培容易,生长健壮。
冬天的狂欢节(Winter Camival)花瓣粉红色,质稍厚。花枝常有分枝。花期在2~4月,生长健壮,容易栽培。
粉红色花系品种栽培较易。花色粉红色或红色。常见品种:
桃姬(Tokki)花期在2~3月,花径12cm。成年植株,每株花枝可着花15朵。生长健壮,易栽培,适于大批量商品生产。
粉流(Fiowde Mate)花期在2~4月,花型巨大,为粉红色花系中的佼佼者。花径12cm,每花枝着花15朵,着花性好,花瓣厚,花朵寿命长。
黄色花系品种多数花瓣与萼片的底色为黄色,上面有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点或条纹。常见品种有:
金丝雀(Canary)为黄色系中最有名的品种。花期在3月。每一花枝着花3~4朵,花径8cm,叶片较硬。花瓣上布满红褐色细点,在花瓣基部处斑点粗大。为属间杂种。属于同一组合的品种还有麦阿密(Miami)(花径9.5cm)、外交家(Diplomat)、森林娇兰(Or-chidglade)、浪花(Beach Comber)等。
白花系品种花萼及两侧瓣洁白,无任何斑点与条纹,唇瓣白色,上有黄色或红色斑点及条纹,也有品种唇瓣为红色。白花蝴蝶兰国际销售量大,商品价值高。常见品种有:
多里士(Doris)花洁白色,花形极规整。花径在l0cm左右。花枝在80cm以上,花排列整齐。1940年育成,是蝴蝶兰中最著名的杂交种,早期曾获奖14次以上,曾轰动一时。用该杂种再作杂交亲本的利用次数极多。后代表现均十分出色。在重复杂交的后代中1950年发现有六倍体,再反复杂交,又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卡拉山(Mount Kaala)是1966年登记的白花系大花杂种。是以多里士为祖先的优良后代。花径达12~13cm。花期在2~3月,花枝质硬,叶片极大,生长势强,易栽培,是日本商品栽培最多的杂交品种。
冬至(Winter Down)白花系中著名品种,花期在2~3月,花大型,花径可达13~14cm,多花,每一花枝可开花15朵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