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栽培的洋兰,实际是与我国原传统栽培的兰科兰属植物相对而称的一群兰科其他属的植物。通常习惯称原有国内的传统兰花为“国兰”。称近期主要从国外引进,以切花为主要栽培目的的兰花为“洋兰”。洋兰大多数原产于热带地区,其中很多兰花的生活方式,主要依靠粗壮的根系附生在树干或岩石表面,根系的大部或全部裸露在空气中,依靠雨水、露水,水雾及落到兰花根系周围的落叶、脱落的树皮、死亡的昆虫等作为营养吸收。因此这一类兰花又统称为热带兰或称附生兰、气生兰。目前作为切花栽培常见的洋兰主要是蝴蝶兰、石斛兰、卡特兰,文心兰等。
洋兰切花生产在当前国际花卉市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具有花朵硕大,新奇绚丽,花期长,耐观赏;可以用木炭、碎砖、椰衣、水苔等为基质,生产方便,无性繁殖率高;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欧洲花卉市场,销售排行已占到第八位。荷兰,美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与我国台湾地区是洋兰的主产国(地区)。近年来,我国福建、广东、海南,上海等地也巳开始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蝴蝶兰
【学名】Phalaenoepsis amabilis Bl.
【英文名】Phalaenopsis,wilson Phalaenopsis,mothorchid
【中文别名】蝶兰
形态特征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的一群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多为单茎附生,茎短,叶汤匙状,肥厚宽大,交互叠列在短茎上。在叶腋间有两个上下排列的腋芽,上部的芽较大为花芽原体,下部芽较小为营养芽原体。腋芽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进入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合时,上部的花芽原体活化,抽出花茎。在芽伸长到5cm左右时,花芽开始分化,出现第一、二朵小花的花原始体。整株可抽生花茎1至数枝,每枝开花7~12朵,最多也有达70余朵。花蝶状,花色艳丽,有白、粉红、黄、紫红、斑纹等色。有的品种花期可长达数月。切花寿命达40d左右。
生态习性
蝴蝶兰属植物全部为附生植物,在原产地主要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根系相当发达,常呈丛状,长约50cm,扁平似带,在干旱季节,叶片会全部脱落,靠绿色根系进行光合作用。
蝴蝶兰耐阴、喜热、不耐寒,适生于多湿而通风的环境。对光的要求约为全日照的40%左右。生长温度为15~30℃,空气相对湿度70%。
蝴蝶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型,决定于植株高度和叶片数。也就是说,株高、叶片达到某种程度之后,营养生长逐渐停止,并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影响其转型期的环境因子为较低的温度。在白天25℃,夜晚20℃的温度条件下,大部分种类在20~35d内,均有花梗抽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