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球繁殖
晚香玉主要依靠分球繁殖。一般一个开花球春植后,在秋末霜前起挖可获得10余个小球。此时主球已开花,可见到花梗的残茎,这一类主球虽然体形较大,但第二年不能成花。鳞块茎的周径在6cm以上,重10g左右,未开过花的种球,种植后当年能抽出花葶。过小的鳞块茎需再培养1年后开花。鳞块茎的顶芽发育为主球,下部的隐芽发育成小球。秋季收获后,主球周径超过6cm可发育成开花种球,6cm以下小球还需培养1年才能开花。
晚香玉开花种球的繁殖,主要利用小球培育。通常在下霜前,叶未受冻害时挖掘球茎。
削去全部须根,经晾晒后,在通风干燥条件下贮藏越冬,越冬温度应保持4℃以上,防止冻害。翌春3~4月间,天气转暖,将球茎上的各小球掰开,并用刀修削小球茎部根盘。再按大小分级播种。一般已开花的主球,单独播种,当年无花,主要培育其分生球。其他子球按周径大小分为3~4级。按株行距(4~8)cm×20cm开条沟种植,覆土厚度3~4cm。生长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主球发育。当年秋季球茎收获时生球达到周径6cm以上都可作切花栽培种球,其他衍生的小球可再供来年繁殖。晚香玉种球贮藏或田间越冬必须防冻,当种球顶芽受冻栽培后不会有花。
2.球茎催芽
晚香玉开花种球为使开花整齐,提高开花率,在种植前可用25~30℃高温催牙2~3周。
3.定植
晚香玉较理想的开花种球一般周径为7~9cm。定植期在4月上旬,在长江流域有自3~7月排开播种,使盛花期拉开。3月定植,6~7月开花;5~6月定植,8~9月开花;7~8月定植,10~11月开花。定植株行距为(10~15)cm×20cm。开花种球的覆土深度宜浅,使球茎顶端稍露出土面。自栽培后到萌芽约经1个月左右。
4.管理
春植晚香玉自夏至秋一般都能抽出花茎,花期可持续到11月。在开花的同时球茎迅速发育。晚香玉喜肥,因此除供给充足的基肥外,需要及时进行追肥,生长前期应重视氮肥,而花期需要加强磷钾肥。一般在花茎抽出后,每10~14d作一次补给,也可用0.3%~0.5%的磷酸钙、氯化钾、硝酸铵或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水分的控制要掌握在发芽出叶时浇水,但不宜过多,以利根系的生长发育。开花期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潮湿。晚香玉生长期会出现叶枯病,多数先在叶尖及叶的边缘发生褪绿色黄斑,以后逐步扩大,后期叶干枯。病菌从伤口及叶尖,叶缘侵入,高温潮湿多发病。可在夏末喷洒退菌特、多菌灵等防治。
5.促成栽培
晚香玉促成栽培可于11月将开花种球定植于25℃的高温温室,在阳光充足、管理良好的情况下约2月前后开花。球茎在2月温室定植可于5~6月生产切花。
切花采收、贮藏与保鲜
花序最下部1~2朵花开放时为晚香玉切花采收适期。通常花茎长60~80cm,切花瓶插寿命10~14d。切花采收后在6~10℃条件下可干贮3~4d,贮藏温度过低,花蕾将不开放,冷藏期过长会减少花的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