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殖
国外香雪兰切花生产与种球生产分工明确,许多品种种球生产与销售都有专利权。国内目前切花栽培种球主要依靠进口,自己还未形成有规模的种球生产基地,上海近年有所突破。
香雪兰繁殖常用组织培养、分球与播种等多种方式,种球专业化生产,常用组培法培养种球,有利植株脱毒,减少病毒的影响,植株生长健壮。种子播种多数用于育种工作。切花生产者自繁种球主要采用分球法繁殖,但连续繁殖几年后仍应引进组培球复壮。
香雪兰自繁留种,应在剪切切花时,母株保留4~5叶,并加强管理,以促进鳞茎的发育,获得优质种球。对于种球的培育还需说明几个问题。
(1)香雪兰球茎的类型
①新球由植株基部短缩茎膨大发育而成的新鳞茎称为新球,一般周径达到3.5~7cm即可作为开花种球。
②子球由新球鳞茎叶鞘基部叶腋内的芽发育而成的小球称子球。一般每一新球可形成2~3个小子球。子球周径超过3.5cm可作第三年开花种球用,3.5cm以下的小球需再培育1年,才能作为切花生产种球。
③空中子球根据品种特性与生长条件,有些植株在地上花茎叶片的叶腋部位形成珠芽,称为空中子球。空中子球经栽培1年也能培育成开花种球。
(2)种球生产管理子球(包括空中子球)再培育1~2年可以获得周径6~7cm的优质开花种球,利用籽球繁殖有利香雪兰的复壮。通常夏季香雪兰地上部分叶片转黄时,采收鳞茎,经消毒处理后鳞茎按大小分级,并在3~5℃低温条件下贮藏。9月播种前用28~30℃高温处理,打破休眠。周径3.5cm以上可作切花生产种球使用,3.5cm以下小球根据鳞茎大小分成2~3级分别播种,播种可按15~20cm行距,用5cm左右宽幅条播,小球间距为2~4cm,覆土深2~3cm。基肥要增加含钾量高的砻糠灰等。小苗出土后,可追肥3~4次,以加强营养生长,生长期定期喷药防治病虫害,花期剪除花蕾以集中营养供给鳞茎发育,露地播种,越冬期加薄膜覆盖防止冻害。
(3)种球生产流程香雪兰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病毒感染会发生严重退化,植株生长矮小,切花品质下降。因此必须进行复壮。香雪兰种球专业生产主要是通过培育组培苗进行脱毒复壮。切花生产者自繁种球,连续留种自繁3~4年后,必须重新引进一批组培球复壮,以保持种群的健壮发育,保证切花质量。香雪兰种球自繁,需严格掌握开花植株的新球,一般只能连续使用两年,第三年应予以淘汰,不再作切花栽培的可作为盆栽种球利用。开花种球的培育主要通过子球繁殖而获得。
2.栽培管理
香雪兰切花常规栽培,以秋季分栽小球为主,于翌年早春开花供应市场,香雪兰不耐寒,主要利用设施进行保护栽培。
(1)土壤准备香雪兰喜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pH值要求为6.5~7.2.对土壤含盐量较敏感,因此对盐分高的栽培床在种植前应加以淋洗。避免用重过磷酸钙或含磷高的复合肥料,并防止土壤中氟化物积累引起毒害。植前土壤消毒可用每平方米五氯硝基苯6~10g,或用溴甲烷50~70g,呋喃丹8~12g处理。施药后,翻耙平整,隔5~7d即可播种。栽植床的畦高,干旱地区做高5cm左右。土壤湿度大,不易排水的床面,畦高宜做20~25cm。
(2)种球准备种球休眠香雪兰种球的自然休眠期很长,一般种球起挖后,在28~31℃条件下贮存,经2~3个月发芽,在低温13℃条件下休眠期长达8个月左右。因而香雪兰种球在种植前需要通过先高温后低温的变温处理打破休眠。
种球选择香雪兰用于切花生产的种球,为减轻病毒感染对切花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必须选用脱毒的组培球,或由种子、子球培育的新球。一般用组培苗或种子播种,小球培育1~2年后可育成优质种球。
香雪兰种球的大小对花期与花质都有影响。周径为5~8cm的大球可获得优质的切花,3,5~5cm的种球也能作商品球,但花期比大球稍迟,花的质量也稍差,3.5cm以下的种球,需再栽培一年培养成合格新球。
根据不同的繁殖方法及栽植后病毒重复感染程度的轻重,可将香雪兰的种球分为四级,由组培苗培育的新球为一级种球,由种子播种或子球培育的新球为二级种球:一、二级种球均为切花生产的优质种球。在一、二级种球栽植开花后,所发育的新球为三级球,三级球也可用于切花生产。三级球再繁育出的新球称为四级球。四级球由于栽培过程中重复感染病毒,一般不再作切花生产而用于盆花栽培。
种球的预处理种植前种球预处理包括消毒、打破休眠,促进发根等内容。种球消毒可用500~800倍液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授泡种球l~2h,或剥除种皮后浸30min,浸后捞起阴干,香雪兰在夏季球茎采收后自然休眠期较长,切花促成栽培为打破种球休眠,可在球茎起掘后用30℃高温处理30d,然后再用8~10℃低温处理30~40d,以促进通过休眠,也有用采购到的种球,先以30℃处理4h,而后将种球密闭于室内或塑料棚内,用稻谷壳作燃料,在封闭室内熏烟3d,以增加乙烯含量,促进球茎缺氧呼吸。处理后再于25℃下贮藏3周,然后自然降温并在10℃条件下冷藏。一般冷藏期为30~40d,可按定植日期倒算40d的冷藏始期。香雪兰球茎休眠打破后,为了促使发芽一致,常先进行促根处理。即将种球浸水一昼夜后,置放于装有湿木屑的塑料箱或木箱内,用13~15℃左右温度处理25~30d,在见根长出后栽植,催根不宜使根生长过长,否则栽植时易伤根系。
(3)定植香雪兰普通栽培定植期在秋季9~10月间,保护设施内越冬,3~4月开花。定植时,如果适当排开播种期,可使供花期延长。通过促成栽培与抑制栽培可使香雪兰周年供花。定植距离因品种、球茎大小,栽培季节不同而不同。一般种植株行距为8cm×(lO~14)cm,每平方米种植密度为80~110株。狭叶品种比宽叶品种种植密,冬季栽培比夏季密,小球比大球密。定植后,种球覆土厚度为2~3cm,切忌太厚,同时,可在床面上覆盖一薄层草质炭土或松针、稻草、锯木屑等,以保持土壤湿润。
(4)肥水管理香雪兰栽植后至出芽前必须保持土壤的湿润,现蕾后要适当逐步减少浇水,尽量保持土表干燥,以利降低空气湿度,防止病害。香雪兰自定植到开花所需时间较短,栽植前所施有机肥与复合肥,基本可以满足生长需要,但如植株生长较弱,可在2~4片叶时追施一次硝酸铵、尿素与硫酸钾。初花时用0.2%磷酸二氢钾作叶面施肥,出蕾前后不可追肥。
(5)温度管理温度管理对香雪兰切花生产很重要。一般香雪兰栽植后6周左右花芽完全分化,较小球茎推迟分化2~3周。花芽分化最适温度为12~15℃,花的发育过程约6~9周。环境温度超过18℃,对花芽分化不利,10~18℃范围内温度的高低变化与花芽分化速度成正比。所以香雪兰栽培的理想温度是白天18~20℃,夜间14~16℃。要尽量避免白天25℃以上高温,晚间10℃以下低温。从4叶期起要保证有4周以上时间维持温度13~14℃,以顺利诱导4~6叶期间的花原基分化,这有利切花产量与质量的提高。花蕾出现后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开花。但为延长花期,当第一朵花开放后,可将温度降低到15℃左右,使切花采收期延长。大棚与温室栽培中,25℃以上要通风,12℃以下要加覆盖保温或加温。
(6)光照管理香雪兰在第一叶生长前,要适当遮荫,降低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在花芽分化前给予10h左右的短日照处理,有利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茎长度、花序上的花朵数以及侧穗数。花芽分化完成后适当延长日照,有利促进花序的良好发育与提早开花。
香雪兰虽然喜光,但也要避免强光照射,在光照过强、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透光率为70%的遮阳网遮荫。
(7)拉网香雪兰花枝较软,花序屈折生长,易使花枝下垂,发生倒伏。在植株3~4叶期,可开始设立支架张网,离地面25cm左右设第一层网,随植株生长再设2~3层网。一般张网的网格用10cm×l0cm或10cm×15cm的方格。
3.周年供花栽培
香雪兰通过人工控制气候条件的办法,满足生长发育过程对温度的要求,可以做到周年供花。进行促成栽培的种球在通过高温期休眠后,用10℃低温冷藏40d左右,于秋季定植,可提早到10月切花。分批播种切花期可延续到2月。通常7~9月分批冷藏处理,9~10月定植,10月前后覆盖薄膜升温,可在10月到翌年2月切花。在低温处理前用100mg/L浓度的赤霉素浸种24h,有较好的效果。用于促成栽培的种球应选优质大球,同时,选好适宜于不同季节栽培的香雪兰品种也很重要;香雪兰的周年生产栽植时期与供花期安排可参考表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