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1.播种繁殖
洋桔梗的切花生产主要用杂交一代的种子,因此自繁种子会出现性状的变异。一般花期经授粉后,种子成熟,每果结种500~1000粒左右。种子十分细小,每克种子有22000粒。国外生产包衣种子每克种子量为800粒。种子发芽适温为15~25℃,在有光条件下经10~20d出芽。由于种子细小,播种前可拌沙后均匀撒播。播后不需要覆土。出苗后,在有1~2对叶片时进行一次假植,苗距为5cm×2.5cm,在苗有4对叶片时进行定植。苗期生长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5℃左右。通常播种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洋桔梗可以扦插繁殖,但繁殖新株顶芽易干枯,通常商品生产仍以种子繁殖为主。
2.定植
洋桔梗定植前土壤应做好消毒、施基肥等工作,要求土壤酸碱度调整到pH6.5~6.8左右。定植幼苗具4~5片叶,早春定植苗宜小一些,秋冬定植苗可大一些。定植距离为15cm×15cm。定植初期要适当遮荫帮助幼苗恢复生长,苗期管理温度要求不低于15℃,不高于30℃。
3.切花生产栽培
洋桔梗幼苗具有4~5片叶时定植。经一段营养生长后,当第5对叶长出时,进行补光,作16h的长日照处理,温度维持在25℃左右。如9月初播种11月初定植,则1月初花茎迅速生长,2月底前后现蕾,结束长日照处理,在自然光照下3~4月份开花。
洋桔梗在定植后1个月,开始追肥,一般每2周一次。定植初期营养不良,会使生长节位减少,影响切花品质。追肥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比,通常为2.5:2:2.5,可以根据植株生长的营养状态及时予以补充。一般缺氮表现为生长缓慢、叶色浅绿,茎细;缺磷时上部叶暗绿,叶尖稍下弯;缺钾,嫩叶叶脉间褪绿,老叶尖端坏死;缺钙,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缺镁,叶脉间褪绿,叶尖卷缩;缺铁,嫩叶叶脉间褪绿;缺硼,会出现茎易折断或茎有纵裂的现象。在缺钙与缺硼时可分别用4000倍硝酸钙、氯化钙、硼酸作叶面喷洒。定植后的植株可以根据上市要求决定是否采取摘心措施,一般摘心后,可以延迟花期,增加产花量,但切花的长度与品质,会有所下降。摘心与不摘心,花期要相差15~30d。为保证切花质量一般不主张采取摘心措施。另外,摘心后侧芽的萌发率,在品种间也有较大差异。洋桔梗在生长过程中要设网支撑:防止花茎倒伏。生育后期,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生长过快,影响切花品质,温度急剧变化与水分供给失调,都对生长不利,生长期有立枯病、根腐病、灰霉病、介壳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危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4.周年生产日程安排模式
播种9月1日,用疏松、透气、消毒过的基质,播后不覆土,发芽适温25℃。
萌发9月15日,种子萌发后,去掉塑料薄膜,移出潮湿环境。
真叶生长期9月15日至11月15日,不要过多浇水,保持温度20℃。
第四对叶子伸长期11月15日至1月1日,第四对叶子伸长,第五对叶子长出,茎开始伸长,准备最后定植。保持温度25℃左右。长日照处理,每天16h。
花梗快速生长期1月1日至2月28日,保持温度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