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切花定植后,一般可连续采花2~3年,管理良好可维持3~4年后更新,但忌连作。
1.土壤条件非洲菊根系发达,栽植床土层深度应保持25cm以上,土质为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虽可耐受中性土,但以偏酸性土壤为好。由于非洲菊生长期长,栽植前应施足基肥。用肥标准大约为每平方米施腐熟菜饼0.3~0.5kg,过磷酸钙0.15kg,氮磷钾复合肥0.15kg,腐熟有机肥1.5~2.0kg。基肥施后通过深翻与土壤搅拌均匀。非洲菊怕积水,6m宽的标准棚,通常每棚做3畦,畦高20~25cm,畦宽1.2m。
2.定植
非洲菊生产用苗,要以专业生产单位的组培苗为主。在无法购得组培苗时,也可用扦插繁殖苗。定植前用1%的工业用甲醛(福尔马林)30倍稀释液,浇泼土壤消毒,用量为10~15kg/m2.浇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4d左右。防止药液挥发。然后揭膜浇清水淋洗数次,以除去残余药液,避免幼苗根系受害死亡。
定植时期以春季最好,当年6月就能开花,并能延续到冬季。6月至8月定植一般要等到第二年开花,且成活率较低。定植密度每平方米9株左右,株行距为30~35cm。双行交错栽植,可充分利用空间。一个6m×30m的标淮大棚,按1.2m畦宽,做3畦计算,大约种植1000株左右。
非洲菊的定植深度应以浅栽为原则,要求根颈部分露出土表1.0~1.5cm,组培苗栽植应注意使根出叶部位的生长点露出土面,栽植过深易发生根颈腐烂。
3.温度管理非洲菊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根部土温在16~19℃条件下,有利于根系发育。冬季温度12~15℃以上,夏季温度不超过26℃,可使植株不休眠,并能终年开花。非洲菊对昼夜温差敏感,一般要求夜温低于昼温2~3℃,昼夜温差过大,易造成畸形花。灌溉水温冬季要求高于土温3~4℃,夏季高温时要尽量避免用温差很大的冷水(特别是井水)浇灌。
4.光照管理非洲菊喜阳光充足,但又忌夏季强光,因此栽培过程中冬季要保证有充足日光照射,夏季要进行适当遮荫,并加强通风降温。
5.肥水管理
非洲菊幼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以促使根系发育,生长期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但应特别注意勿使叶丛中心沾水,否则易引起花心腐烂。土壤以微湿偏于为宜,滴灌效果更好,既可省水,又能防涝。
切花栽培的非洲菊,由于四季开花,整个生育期需要不断进行追肥以补充养分。追肥应以氮、钾肥为主,特别要重视钾肥的补充,通常氮、磷、钾的比例掌握在15:8:25.每次化肥的补充量为硝酸钾4g/m2,硝酸铵或磷酸铵2g/m2.当发现花后叶的生长衰弱、叶片小而少时,需要适当增加氮肥进行养叶。通常在生长期每10~15d追肥一次,生长旺盛期(春、秋季)每6~8d追肥一次。在4月至5月和9月至10月两次采花高峰前,还可用0.4%~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6.整形修剪
非洲菊在生长过程中的整形修剪,主要是对其进行剥叶与疏蕾。
(l)剥叶定植后半年起,清除外围老叶和过多新生叶的过程称之为“剥叶”。为提高植株群体的通风透光度,调节叶生长与开花的关系,需要适当进行剥叶。叶生长过旺,花枝数量减少,花梗缩短,花径变小。剥叶处理要注意下列问题:
①一年生以上的植株,每株大约有3~4个分枝,叶量控制在每分枝具3~4片叶,每株具12~14枚叶片范围。剥叶要保证每介分枝的功能叶的基本数,不可剥叶过多。
②先剥除病叶、发黄的老叶及已剪去花的老叶,再剥除重叠叶。
③剥叶后所保留的叶片应均匀分布。
④植株叶丛中间出现的密集生长的小叶,要适当摘除。保留功能叶,使花蕾暴露,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蕾发育。
(2)疏蕾为了调节营养供给,提高切花产量与品质,应将多余的花蕾和达不到上市规格和标准的花蕾及早剥除。
幼苗生长阶段,植株叶片生长很弱或植株只有5枚功能叶之前宜摘除所有花蕾,以保证植株的正常发育,提高后期切花产量和质量。当—棵植株同时具有3支发育相当的花枝时也应适当疏蕾,以避免养分供应不足,影响切花质量,夏季由于切花价廉,花质差,可进行摘蕾保蓄养分,有利增加秋冬切花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