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除了根据市场销售旺季需要进行的常规栽培外,为了达到周年供花的目的,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分期育苗定植、植株整枝摘心、栽培环境调整(利用栽培设施)等方法,排开定植期,进行周年切花生产。
1.品种选择
香石竹作为五大切花之一,世界各地育种工作者每年都有新品种推出。国内目前的切花生产品种仍依赖进口,且由于对品种习性不甚了解,在引种时往往只考虑花色等表面性状,引进的品种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一般来说,香石竹有两大类品种可供选择。其一是适夏性品种,以罗马、肯迪、坦哥、帕来丝等为主要代表,能在夏季高温和较长日照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性状;其二为适冬性品种,以西姆、特来西尔、白西姆、凯丽帕索、皮尔姆、威尔赛姆等为代表,对日照长短、温度等要求较低。
2.定植型与摘心方法
定植型与相应的摘心方法直接影响香石竹的开花期和经济效益。现介绍长江流域地区几种常见的定植模式:
(1)10~11月份定植型是以采穗为主、切花为辅的定植模式。选用优质苗定植,株行距为20cm×20cm,定植后20d进行第一次摘心采穗,可持续采穗到翌年5月份。但每次摘心后应使植株至少保留有1~2个生长芽以保持母株有一定的叶面积。
此间正值中秋季节,气候凉爽,小苗定植成活率可高达95%~100%。用作切花栽培的可进行1~2次摘心处理,务必在1月初“定头”,使单株的分枝数严格控制在4~5个,多余的侧枝从基都剪除,翌年5月中旬便可盛花,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月中旬至6月中旬剪花后,对植株作修剪处理,回剪到植株距地面约25cm左右,保留5~6片健壮的功能叶,11月份可出现第二次盛花期,并能延续到春节前后,这种种苗生产和切花生产兼得的定植模式具有成活率高、投入成本低、产出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较快。
(2)2~3月初定植型多采用适夏性品种,一般不进行摘心,第一次盛花期在5月下旬至6月份,这个时期香石竹的新花价格较高。采花结束后,须实施“回剪”越夏,第二批花集中在国庆节前后。此法虽然开花期较为理想,但由于2~3月份的种苗成本较高,加之“回剪”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应用面积不广。
(3)4~5月份定植型这是江浙一带广泛采用的定植模式,具有种苗来源丰富、成本低、管理方便等特点。定植的株行距可用15cm×15cm或15cm×20cm等形式,摘心2~3次,“定头(即最后一次摘心)”时间为7月初,盛花期在10月至12月,并可延续到元旦,以后则产量逐渐减少。翌年4月至5月为第二个产花高峰,花期可延续到母亲节(5月中旬)前后。
(4)6月上旬定植型主要为元旦、圣诞节、春节供花。其特点是生产周期短、效益较高,但定植期正值高温季节,定植后的成活率较低,可采用种苗假植、蹲苗遮荫等措施来提高定植后的成活率。定植后做二次摘心处理,或提高种植密度、作一次摘心,以保证单位面积的产量。此法须周密安排,注重每一个技术环节,入冬后应加强温度管理,元旦时即有大量鲜花上市,并可延至春节,而第二批花又可在母亲节形成高峰。
(5)9月上旬定植型将6月份出圃的小苗先假植于营养钵中,并置于塑料大棚,遮荫避雨以安全越夏。假植后20~30d作第一次摘心。8月初作第二次摘心。使单株分枝数在5~6个,9月份定植。若定植后不再进行摘心处理,元旦即可有第一批花上市;若经一次摘心,则于翌年4~5月份达到产花高峰,并延至母亲节。花后于6月中旬作修剪处理,11月至“春节”前后还可出现第二次盛花期。
在香石竹的切花栽培中,摘心处理是与定植型密切相关的。不同生长季节。由于积温的不同,停止摘心后的开花期也不同。通常在4~6月份最后一次摘心(“定头”),其盛花期约经80~95d后开始;7月中旬停止摘心的,盛花期约在120d形成;在8月中旬“定头”者,大约在180d后达到盛花期。
一般情况下,扦插苗15~25d后定植,再过15~25d进行摘心,摘心后约70~120d开始开花(包括一次或二次摘心)。采花期可持续100~220d。
(6)11月定植定植后15~20d进行第一次摘心,翌年1月初进行第二次摘心,单株分枝控制在4~5枝,5月中旬为盛花期。第二次摘心过迟,则花期推迟到6月,会出现销售困难,影响经济效益。第一批花采后。6月作整形修剪,植株回缩到20cm左右高度,保留5~6片健壮的同化叶,11月出现第二次采花高峰,可延续到春节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