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化的症状
栽培植物退化,是指种源引进之后,在当地连年种植,发生产量逐年降低、品质逐年下降、渐渐丧失栽培价值的生理现象。唐菖蒲在栽培过程中这种现象比较严重。
唐菖蒲的退化常表现为植株矮化;花序缩短,小花减少,花瓣出现白色或橙褐色的斑点与网斑,花朵不能舒展;叶片有明显的褪绿斑点和黄褐色条纹,病叶扭曲、黄化,新形成的球茎表面皱缩,节间距缩短,呈扁饼形。
(二)退化的原因
唐菖蒲退化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由于唐菖蒲长期利用无性繁殖,使病毒在植物体内成为永久寄主。另外病毒还通过土壤,种球与植株的机械损伤,蚜虫、叶蝉、蓟马、线虫及真菌的媒介发生重复传染。侵染唐菖蒲的病毒主要是菜豆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10余种。这些病毒同样侵染小苍兰、美人蕉、菜豆、黄瓜、烟草、玉米、西葫芦等多种花卉,因此唐菖蒲田间种植交互感染的程度更大。
但唐菖蒲感染病毒后,是否出现严重病害症状,发生退化,这又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与植株个体发育的抗病能力所决定。通常高温是发病的外界条件,若植株个体的生理代谢优于病毒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退化现象可能减轻或不发生。一般植物的生长点,即根尖或茎尖的0.1~1.0mm之内,是无病毒区。
唐菖蒲的切花生产者了解上述退化原因之后,即可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防止退化。
(三)防止唐菖蒲退化的综合栽培技术
1.培养脱毒种球
根据一般种子不带病毒的原理进行有性繁殖;茎尖培养,即利用茎尖无病毒或感染浓度低的特性,切取茎尖,进行离体组织培养。
这两种方法可以培养脱毒种球,但一般切花经营者不易实施,生产上仍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防止退化。
2.综合栽培措施
(1)轮作通过轮作改善土壤营养与防止病虫危害及病毒重复感染。一般要求实行6年以上轮作,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旱田轮作,最好不用蔬菜地生产。
(2)增加施肥量提高植株的营养状态。改善机体的抗病毒能力,特别是钾肥的增加,会很大程度改善光合产物的运输与贮藏,有利植株复壮。
(3)选择退化程度低的品种唐菖蒲品种间抗病毒能力不一样,退化程度有很大差异。在江苏栽培退化程度表现较低的品种有;马加烈、欧洲之梦、新星、萨克森、忠诚、友谊等。
(4)建立子球繁殖种球的生产体系唐菖蒲特别是春播时,所产生的新球退化状况十分严重。而植株的子球由于发育期主要在秋季,个体生育段龄又较幼,病毒的感染程度低。故利用子球生产种球,唐菖蒲的退化情况大为改善。国外进口种球主要都是子球繁殖球。
(5)秋播翻种夏秋播种,新球的形成期在秋凉时,避开了高温期,新球能够获得复壮。九、种球自繁
在国外种球生产与切花生产是两个产业,而国内由于生产规模的限制,切花生产者为保证唐菖蒲切花生产种球来源的质量与生产品种的相对稳定,以及降低购买种球的生产成本,常自己进行种球繁殖。通常可用大球秋播与子球扩繁的两种方法解决种球退化与数量问题。(一)大球秋播
是指利用生产切花后的新球作为种球,这种球春播后到秋季收球时一般周径达14~18cm左右,也有超过20cm,每公顷球茎收获数量大致与生产的切花量相近,用于作种球极易发生退化现象。如需利用,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首先切花剪取时,母株必须留3~4片叶,以通过有效光合作用,使新球充分成长。其次切花剪切后,要加强土壤营养。特别是钾肥的补充。新球的采收适期应待叶片转黄时进行,栽培上要尽量延长新球的发育期。长江流域露地春播时,新球收获期大约在9~10月,秋播新球收获期在11~12月。新球收藏后,应通过冷藏或在通风处干燥贮藏,于第二年作秋播种球,球茎可以得到复壮。
(二)子球扩繁
是目前国内外唐菖蒲种球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新球基部葡匐枝顶芽形成的小球生产种球。这种生产方式,一是有利种球复壮,大大降低了大球繁殖的退化现象。二是可以数倍或数十倍的扩大繁殖系数。一般一个母球种植后可以获得10~30个左右子球,有些品种子球的产生率特别高,可达到1:200~1:500的比例。
1.子球的获得
留种母株在切花剪切时同样要留下足量的叶片与剪切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但还应注意种球播种深度不宜过深,播种深度往往与子球的发生量成反比。比较适宜的播种深度以5cm为适中。秋季子球的收获以同化叶初黄时为收获适期。
子球收获后应该进行分级与种球消毒处理。通常春播母株获得的子球重0.1~0.8g左右,大的可达lg以上,播种后均可获得周径10cm以上的新球。子球大小与子球形成期早晚有关,即早期形成的子球经过高温期,容易发生退化;而秋季形成的子球退化很轻。同时子球大小与新球出现的退化率成正比。作为唐菖蒲商品种球繁殖子球,最好选用与赤豆或黄豆大小相似、重0.3~0.6g左右、具2~3个节的小子球。
2.子球栽培的田间管理
(1)播种子球播种可在3月至4月进行。采用宽幅条播方式,行距为25~30cm,条幅宽为5~8cm,每公顷播种量为450~750kg。覆土深度为5cm。
(2)除草消除杂草是子球繁殖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播种地应选杂草较少的地块播种,播前先喷除草剂灭草。子球生长苗期可根据杂草类型,选择性地使用除草剂除草。条播有利于行间中耕除草。
(3)疏苗在唐菖蒲幼苗具有2~3片完全叶时进行疏苗,苗距间隔控制在3~4cm,每公顷保持有效苗150万株左右。
(4)追肥自第一片叶充分展开后到有4~5片真叶,可每10~15d追施一次尿素或人粪尿。尿素的使用量为每公顷150kg左右,共3~5次,以帮助幼苗发棵。立秋后,天气转凉,直到降霜,是新球的主要发育期。这一阶段一般不再有新叶发生,主要依靠叶的光合作用将光合产物向球茎输送贮藏。因此,在补充氮肥的同时,需要补充磷钾肥。自8月中旬到11月上旬,可追肥3~4次。施肥选用复合肥,每公顷每次为300~375kg。同时,有条件的可用0.2%的尿素与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10d左右,于下午3时后作叶面喷施。
(5)病虫防治苗期易遭地下害虫与尺蠖、螟蛾等食叶害虫危害,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6)培土立秋后,结合行间中耕,对植株培土,以保证新球正常发育。
(7)摘花穗子球播种的少数植株会抽穗开花,在花茎抽出叶丛时应及早剪除花穗。
3.种球采收
(1)采收期秋后10月叶片开始转黄时采掘种球。但有些群体生长旺盛,或因播种较晚,叶在秋后仍十分绿,则采收期可延迟到11月至12月上中旬。
(2)种球处理
植株采收后,剪除茎叶,剥除须根,剥离子球,剔除病虫侵害或机械损伤球。然后将新球分级、消毒、晾干贮藏。新球按唐菖蒲国际市场分级标准分为:一级球周径大于14cm;二级球为12~14cm;三级球为10~12cm;四级球为8~10cm。周径8cm以下为等外球,不作商品球供应,可第二年秋植后再培养大球。
4.种球贮藏、包装与运输
种球贮藏温度为1~5℃,贮藏相对湿度为80%,用木箱、纸板箱或有孔塑料箱贮藏。标明品种、规格与生产日期。荷兰种球贮运箱的统一尺寸是40cm×60cm×18cm每箱装周径8~10cm的种球1500个,10~12cm的1000个,12~14cm的650个。运输包装时绝对禁止用密闭的塑料袋装运,以防种球发芽变质。
(三)种球生产体系的建立
唐菖蒲生产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耍建立切花生产与种球生产两个生产体系。使切花与种球生产分流,才能达到种球复壮与扩繁的目的。其分流流程如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