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土壤准备
月季定植后一般可连续采花5~6年,因此必须通过深耕,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营养与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肥力与理化性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深翻月季根系伸展可达80~100cm,一般要求熟土层达到40~50cm。
(2)土壤改良通过大量的施用有机堆肥,腐熟的厩肥,经粉碎的农作物秸秆,以及使用稻谷壳、砻糠灰,发酵后的木屑等措施,使土壤的通透性、排水性与保水保肥性能得到充分的改善。同时由于有机物质的增加,使土壤盐基置换容量、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的活动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
有机物的施用量,荷兰温室第一次栽植月季时,每公顷施用厩肥与草木灰5~10m3,以后在月季更新栽植时每公顷施用3~4m3.日本温室月季栽植时,每公顷施用厩肥与草木灰4~6m3.施肥后由拖拉机深翻50~60cm,将肥料拌入土壤中。我国切花月季栽培目前要达到这个标准还有一定困难,但应努力接近这一要求,以保证切花的产量与质量。
(3)土壤酸碱度调整月季在土壤pH5.5~8.0范围内都可以生长。pH值超过8.5或低于5.O都不适合。通常以pH6左右的微酸性土壤最好。种植前宜调整好土壤pH值。
(4)土壤消毒为减少线虫、根癌病、地下害虫等危害,在第一次栽植前及每次更新换苗前,都要求做好土壤消毒工作。通常用福尔马林、氯化苦、溴甲烷及呋喃丹、棉隆、克线磷等杀菌剂与杀线虫药消毒。呋喃丹每公顷用3%的颗粒剂37.5~45kg,残效期长达40~50d。棉隆用98%的微粒剂,开沟深20cm.施药后立即覆土,并用薄膜覆盖,15d后开膜通气,每公顷用药量为75~90kg。克线磷用10%的颗粒剂每公顷30~45kg.开沟施药后覆土。有条件使用蒸汽消毒的可用82℃高温,进行30min的蒸汽消毒。
2.切花月季的生产管理类型
我国切花月季生产,在栽培管理上大体分为周年供花型、夏季休花型与冬季休花型3个管理类型。其生产措施应与不同管理类型相适应。
(1)周年供花型全年生产切花,在冬季无霜害、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地区,可以露地周年生产;冬季气温在12℃以下或夏季高温在30℃以上地区,需要增加相关设施,调控温度,才能周年生产切花。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全年植株没有休养调整的机会,所以植物体内营养消耗很大,寿命也就相对较短。
(2)夏季休花型市场切花销售的价格规律,冬春期间需求量大,价格高。因此,利用夏季高温植株生长缓慢、切花价格较低这个时段(6月中旬到8月下旬)进行夏季休花。在此期间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调整植株营养,培育粗壮成花母枝,为秋后大量出花与提高切花品质做好准备。
(3)冬季休花型北方寒冷地区限于生产条件,冬季在栽培温度低于12℃之后,停止采切鲜花,促使植株逐渐进入休眠,加强冬季植株调整与营养管理,待气温回升后,重新开始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长江流域,可利用塑料大棚,使秋花的采切期延长到12月中旬,以后因无加温设施,花的质量下降,可停止采花,并进行休眠期整形修剪,待2月份气温上升后,新芽萌发重新生产。冬季休花型的管理,虽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切花年产量降低,价格最优期产花量减少。生产管理上应尽量采取措施,增加保护地内自然热量,使植株休眠与调整期缩短在1个月左右。
3.定植
切花月季定植,在南方适于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北方为便于灌水,有效利用日光温室内空间,适于采用低畦。栽培床的走向为使受光均匀,宜于采用南北走向。一般地,每畦栽植2行时,畦宽为60~70cm;栽植3行为80~90cm,栽植4行为100~120cm。
(l)定植密度通常2行栽植时,行距为35~40cm,株距为20~25cm。株型直立的品种比半扩张型与扩张型品种栽植密度大,小花品种比大花品种密,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密。多数情况下每平方米(包括通道)定植株数为5~6株,每公顷温室或大棚的栽植量为5.1万~6.15万株。也有加密到每平方米9~10株的。但过度密植会影响切花品质。近年来,有些地区将定植后的更新期缩短到2~3年,并加大栽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定植时期月季栽植时期全年都能进行,但最有利的时期,应在休眠期进行。裸根苗可在春季芽萌动前定植,生长期应带土球于6月前定植。这样都能经过一段生长,争取秋季开始采花。更新苗木,可在早春采花后进行。每年可按栽培面积的20%~25%比例更换新株。
(3)定植方法定植前首先检查株苗质量,检查嫁接苗接芽是否良好,嫁接口绑扎带是否已经解开,根系发育是否良好,有无病虫危害。在剔除劣苗后,集中喷洒杀菌剂防病。栽植时按预定株行距开穴种植,栽植深度应掌握将嫁接苗的接口露出地面1~2cm为度。植后将植株周围土壤压实并浇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大棚或温室内新苗定植后的生长初期,室温宜控制在10℃以下,并通过遮荫、通风等方法造成地温高于气温的环境,使幼苗根系发育良好。大约1个月后,再逐渐升高气温到20℃左右,促进植株生长。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贯穿在整个切花月季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措施。整形修剪是通过摘心、去蕾、抹芽、折枝、短截等方法,增强树势,培育采花植株骨架,以促进有效切花枝的形成与发育。
(1)幼苗整枝定植后,幼苗整枝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健壮的采花植株骨架,培育切花主枝(或称成花母枝)。
芽接苗的芽萌发后,待有5~6片叶时进行摘心,以刺激接穗主芽旁的两个副芽萌发,同时新梢侧芽也能发梢成枝。选择3个直径为0.6~0.8cm的粗壮枝条留作主枝。一般将这3个枝条进行重剪(又称深摘心)后,幼苗栽植当年的秋季可以开始采花,如果幼苗萌发枝条过弱,其粗度达不到主枝要求时,可继续采取摘心、折枝等方法,促进主枝形成。在此期间促进根系的发育与留有足够的营养叶是养成粗壮主枝的重要前提。在小苗期不要急于产花,应着重于培育骨架主枝,这对今后的切花产量有很大影响。
切接苗接穗萌发的第一条新梢一般不太强健,定植较晚的幼苗发枝也较弱,另外有一些品种生长初期不易形成粗壮骨干枝,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嫩梢摘心,及时摘除花蕾,扩大植株光合作用的营养面积来促进骨架主枝形成。摘心后侧芽萌发会造成过多养分消耗,可抹除多余侧芽,保证植株营养。通常1年生嫁接苗从定植到开始采花,至少要经过3~4次的摘心过程。
(2)夏季修剪切花月季经过一个生长周期,植株高度不断升高,枝条生长势逐步衰弱,导致切花产量下降。一般情况下,根据月季的生产特点,每年需要进行一次重剪,以促进生长有力的新枝更新为骨干枝,使切花枝的生成部位下降。这一植株调整的重要措施应该在月季的休眠期进行。但切花月季冬季是市场销售旺季,因而大棚、温室栽培的夏季休花型生产进行的植株调整期,就只能安排在植株生长迟缓、产花质量下降、销售价格低迷的夏季进行。
夏剪的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份进行。近年常采用捻枝与折枝法,改进了原来强度短截进行回缩修剪的老办法。由于修剪期在夏季,植株仍有正常的生理活动,老办法的回缩修剪对植株个体伤害严重,不利于秋季恢复生长,影响秋花产量.捻枝法是将枝条扭曲下弯,不伤及木质部。折枝是将枝条部分折伤下弯,但不折断,这两种方法要根据被处理枝条的成熟度灵活使用。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采取局部捻枝、折枝。局部短缩修剪两者结合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相当的光合作用营养面积,培育新的骨架主枝,以取得植株复壮,保证秋、冬、春三季的采花数量与质量。
夏季进行捻枝修剪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捻枝处理前2周停止灌水,控制水量,以利于枝条弯曲。
②对主枝进行剪枝与捻枝的高度,一般控制在50~60cm为宜。折枝要求折而不断,并在折枝口前保留一定数量的叶片。
③通过短截修剪与捻枝处理,促进基生枝萌发,培育更新主枝。捻枝后的枝条是临时保留的营养枝,这些枝条可保留到翌年2月至3月,待枝条开始枯萎落叶后剪除。
④根据整株枝条生长情况,对生长较老的枝条进行短截或疏剪。对生长健壮的3~4个枝条进行捻枝或折枝。
⑤夏剪后形成的新主枝,同样需经2~3次摘心,培育成健壮成花母枝,入秋后促发切花枝,生产切花。在正式采花前小枝上出现的花管均应摘除。
(3)冬季修剪冬剪是冬季休花型栽培植株进入休眠后,为植株复壮进行的重大植株调整措施。露地栽培进行冬剪的时期,应该是萌芽前1个月左右。不加温的大棚栽培,可以在最后一次采花后,使棚内温度降低到自然低温,植株进入休眠状态时进行。通常在剪除弱枝、病虫枝后,用回缩修剪方法留主要骨干枝3~4枝,剪枝高度一般为30~40cm。
(4)切花枝的修剪切花枝在剪取时,除考虑切花枝长度和质量外,还应重视剪切后对植株后期产量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一种植株修剪管理。通常在切花枝基部节位发生的复叶为3小叶,枝条中下部节位上发育的复叶5小叶,在接近花蕾处节位上的小叶为2~3片或为柳叶。通常合理的切花剪切,应该是在留有2枚5小叶的节位以上剪切,这有利于切花新枝的发生与发育。剪切时原枝条留叶量的多少,与下次产花的间隔日数、花枝长度等密切相关。
(5)日常修剪切花月季管理中,除了生长周期的复壮更新修剪外,在正常采花情况下,经常性的修剪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其内容包括:
经常检查及时剥除开花枝上的侧芽与侧蕾,以确保花枝健壮生长,主花蕾正常发育;及时去除砧木萌发的脚芽,及时剪除并销毁病枝、病叶;及时对弱枝摘除花蕾或摘心、短截,适当保留叶片,根据所处位置留作营养枝。
根据整株植株的生长状况,考虑主枝分布与高度的均衡。枝条剪切的剪口芽,一般都应留外侧芽,以开展树冠。
营养枝修剪与切花枝剪切的切口,一般应在留芽芽尖上方3~5mm处剪切,不宜留梢过长。
(6)修剪对花期与产量的控制修剪的时间主要根据月季各个品种的有效积温的特性,并考虑保护地设施的保温和加温能力来推算修剪日期。大多数品种一般夏季开花需要35~42d,冬季在保护地内栽培,开花天数需要50~60d。
长江流域如要求“五一”开花,2月10日~15日修剪;“七一”开花的可在5月25日左右修剪;“十一”国庆开花的,则应于8月25日左右开始修剪;元旦至春节供花,通常于10月10日至20日修剪,采用两层薄膜覆盖保温,使花蕾在11月上中旬形成,在花蕾形成后,可通过温度调节来控制开花期。
5.设立支架
为防止切花月季栽培中出现切花枝倒伏与弯曲等现象,可在栽培床上设立支架与防倒伏网。一般支架的支柱高为1.6~1.8m。用尼龙线织成20cm×20cm网眼的防倒伏网,可分2~3层设置,第一层高度为50cm,第二层高度为90~100cm,第三层为140cm。
6.肥水管理
(l)灌水土壤水分在切花月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一株杂种茶香月季一年的水分蒸腾量要达到100多升。而水分的不足与过多,都会影响月季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要根据月季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以及季节、天气、土壤含水量等,来决定灌水次数与灌水量。通常在月季抽梢、孕蕾、开花期需要足够的水分补充。在修剪前适当控制浇水,修剪后为促进芽的萌动,要及时补水。浇水不宜过多,要让土壤表层有干有湿,以促进根系扩展。规模生产利用滴灌,不仅节约用水,而且不破坏土壤结构。冬季温室生产利用滴灌灌水可以不降低地温,并能避免温室内高湿度造成的不良影响。
(2)施肥切花月季生产,每年采花6~7次,植株的年生长量很大,对养分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除施用充足的有机肥作基肥外,一年四季应通过少量多施的方法进行全年均衡补充。追肥时期可在每茬鲜花采收之后,夏休或冬休期进行,月季施肥属氮、钾型肥料。为促进花芽形成与花蕾的发育,要避免过多施用氮肥而引起营养生长过盛。通常采用低氮高钾的配比,氮、磷、钾配比为l:1:2或l:l:3.同时还应增补适量的铁、镁等元素。一般地,有机肥(饼肥、骨粉等)和无机肥(复合肥、尿素、硝酸钙、硫酸钾等)结合使用,使用时可在行间离茎秆稍远处条施,然后浅耕松土并灌水帮助肥料溶解渗透。也可用1%~2%浓度的溶液浇灌。利用人粪尿、饼肥作追肥时可与化肥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