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人们发现了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之后认识到,昼夜光照黑暗的交替变化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人为条件改变昼夜相对长度,能调节植物提早或延迟开花,从而首先在菊花栽培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930年前后通过对菊花进行补光与遮光实验,基本实现了菊花的周年栽培,1940年前后开始确立了现代切花菊花栽培的周年生产体系。遮光与补光处理主要使用于秋菊与寒菊。
1.遮光处理
遮光是人工缩短日照时间,使菊花提早开花,遮光处理应重视下列几个问题:
(l)遮光的严密性遮光一定要密闭,如漏光光强在植株上部达到77~144lx时,遮光效果丧失。国际上用特制的黑膜,既有较好的遮光效果,又有较好的透气性。国产膜使用时要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和病虫害的发生。由于遮光感应的部位在植株上部的叶片,所以在棚内温度较高时可在下部打开10cm左右通风。
(2)每日遮光时间为14~15h,各品种间有不同的反应,一般从下午5时开始遮光,在第二天早上8~9时打开黑幕。
(3)遮光的时期一般在摘心后50~55d,植株正常生长高度在50cm左右时开始进行。
(4)遮光时间大约60~70d,在花蕾现色后停止遮光。
(5)遮光期间的温度一般暗室内比室外要高3~5℃,高温易发生畸型花。对待遮光期间的高温,可以从选择耐热品种、处理好设施内的通风降温等方法处理。最理想的是保证夜间温度在25℃以下。
2.补光处理
根据菊花为短日照植物的特性,利用电照设备,延长光照时间,抑制菊花花芽分化。从而使上市花期延迟。这种用电照照明的补光栽培,亦称为电照栽培。适于电照栽培的菊花主要是自然花期在秋季开花的秋菊与寒菊。通过处理,可将菊花花期推迟到元旦与春节期间供花。在品种选定时,应根据供花要求,选择光周期反应周期较长的品种。在具体做法上要求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补光始期与末期秋菊电照栽培补光始期,在最终摘心10~15d之后,侧枝生长长度约在10~12cm,花芽尚未分化前进行补光。补光过迟,花芽开始分化后增加照明,顶芽会出现柳叶芽。补光时期的长短与具体结束期,要根据品种特性与预期供花时期及补光期间的环境温度等条件而定。如一般秋菊从花芽分化开始到开花大约需要60~70d时间,因此补光应在预计花期前60~70d结束。通常秋菊在8月15日至20日左右开始补光,过迟则日照渐短,会促进花芽分化,若预期在12月中下旬采收切花,则应在10月上中旬结束补光。在1月至2月上市的切花栽培,由于花芽分化的气温较低而分化时间会有所延长,因而此时补光应该在预计花期前70~80d结束。
(2)补光时间的长短每日补光时间长短要根据各地日照时间而定。一般日照时数短于13.5h即应开始补光,通常在8月至9月补光2h,10月补光3h。
(3)补光强度补光强度从生产角度考虑要求达到42~50lx以上。通常采用每1000平方米架设一盏l00W白炽灯,设置位置在植株顶部以上1~1.5m处。也有在6m宽的塑料大棚内.分4个畦种植,每个种植畦上面按1.5~2.Om间距架设一盏60W白炽灯,达到补光要求。
(4)补光方法一般补光采用在日落或日出前进行的连续补光方式。近年生产上常用的是半夜补光,即将整个夜间分为两段黑暗期,每段暗期不超过7h,对延迟花期效果较好。应用上常用定时钟控制光源,补光时间从深夜11时到次日凌晨2时,每天补光2~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