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花菊的分类
1.按生态类型分类
主要是依据菊花品种的自然花期划分。国内分为夏菊(花期4月下旬至9月)、秋菊(花期9月至11月)、寒菊(花期12月至翌年2月)三类。秋菊品种最多,是菊花栽培的主流,但国产菊花的切花品种,尚未正式选定。切花菊的生态分类,目前主要参照日本的菊花分类系统,大体根据光周期反应与温度反应分为四大品系。即:
(1)夏菊自然花期在温暖地区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冷凉地区为5月上旬至7月。夏菊花芽分化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对温度反应十分敏感,通常在夜温10℃左右,在春、秋季都能很快形成花芽,有些品种在5℃左右就已形成花芽,高温抑制夏菊花芽发育,常使顶芽出现柳叶芽,成为盲花。夏菊由于从花芽分化到开花时间短,适合春季或初夏切花的栽培。利用促成栽培可从3月开始采收切花。采花后茎基部发生的脚芽在长日照条件下也能分化花芽,10月可望第二次开花。
(2)夏秋菊自然花期在7月至9月。对光周期反应多数为中性,少数品种在花蕾肥大期需要一定的短日照条件。花芽分化的日长临界值为16~17h,在长日或短日条件下,都能开始花芽分化。在花芽分化之后继续处于长日条件下会造成花蕾败育。夏秋菊的花芽分化适温比夏菊高,一般要求在15℃以上。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约需7~9周。夏秋菊较耐高温,可作夏季切花栽培。
(3)秋菊自然花期在lO月至11月,秋菊对光周期反应明显为短日照的特征。花芽分化临界日照长度为13h,花芽开始分化的夜温要求达到15℃左右。少数品种夜温10℃时才开始分化。一般早花品种要求较高温度,晚花品种要求较低温度。秋菊花芽分化临界温度范围较大,切花生产除季节性生产外,可通过遮光进行促成栽培,补充光照进行抑制栽培,以拓宽生产时期。
(4)寒菊自然花期在12月以后,有些晚花品种在暖地可延迟到2月开花。寒菊也属短日性植物类型,花芽分化的临界日长比秋菊更短,在11h以下。在高温条件下即使进行短日照处理也不能形成花芽,一般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的时间,约需90~105d,花芽分化适温为6~l2℃。切花生产除进行季节性栽培外,可用补光进行抑制栽培,使花期推迟到3~4月。
2.按光周期反应分类
欧美切花菊的栽培多数选用秋菊与寒菊的品系。在这两个品系中,对光周期反应虽然都属于短日性植物类型,但各品种间对花芽开始分化到开花的反应期长短依然有较大区别。这个反应期的长短常用周数来表示。通常从植株处于短日条件后,从花芽开始分化到花序小花展开,所需时间最少为6周,最长约15周。因此,在欧美国家,切花菊的栽培品种常按光周期反应长短进行分类,形成光周期反应品种系列。最早开花的是6周品种系列,依次又为7、8、9……15周等品种系列。这种分类方法对菊花周年生产时进行品种选择提供了方便,并有利于人工控制光照长度进行有计划地安排促成或抑制栽培。欧洲切花菊苗的出售均有光周期周数的说明。多数品种为8、9、10周品种系列,亦有7.5、8.5周的品种系列。
3.按菊花的花型分类
切花菊的花型,通常分为单花型与多花型两类,大多数生产品种为独头大花型或称单枝大花型。目前在欧美还盛行多头小花型,花径5cm左右,一枝多花。
4.按人工控制光照长度方法分类
为利用菊花对光照长度反应的特性,进行人工加光或遮光处理,以达到提早或抑制切花花期的目的,生产上在正常的自然花期栽培同时,还有补光栽培与遮光栽培两种生产类型,补光栽培又称为电照栽培,生产的菊花称为“灯光菊”。
(二)切花菊主要品种
切花菊的商品生产,在我国还是近几年才开始形成规模,主要栽培品种大菊类多数引自日本,多头小菊引自欧美,国产切花菊的品种还缺乏详尽的资料。切花菊要求花色鲜艳,花朵大小适中,植株健壮,适于设施栽培,花朵在包装运输中不易损伤,耐插性能好。相信在我国园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不久也会选育出适应国内生产的切花菊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