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百合必须周年生产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5月,是百合切花需求量大且销售价格较高的时期。然而,这一阶段正是百合自然生长过程中的休眠期。根据百合的生长特点,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在其地上茎健壮生长的同时,地下短缩茎盘向横向生长,鳞片数目不断增加,鳞茎不断肥大。生长一段时间后,地上部分开始枯黄,鳞茎也暂时停止生长,此时若有一段时间的低温,就能打破鳞茎休眠的状态,促使鳞茎短缩芽又向纵向方向生长,并开始花芽分化,抽出花茎。百合能连续生长发育,再加上低温打破休眠技术和鳞茎长期冷冻贮藏技术的应用,使得百合切花的周年生产能够实现。由于所采用的栽培类型不同,使百合花期得以调控,从而达到周年供应切花之目的。
(1)促成栽培 切花百合的促成栽培是指采用低温打破鳞茎的休眠,并使用设施提供百合切花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温、光、水等环境条件使其提前开花。依其开花时期早晚不同,将切花百合促成栽培分为早期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3种类型。
1)早期促成栽培对当年培养的商品鳞茎,在8月挖球,然后通过低温打破休眠,于10月上旬种植到温室内,当年12月至翌年1月切花。通常这一季花在市场上需求量比较大。早期促成栽培管理上并不困难,这一时期温度对百合生长比较适宜,生长期光照不足可采用补光的方法解决。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8月收获的鳞茎质量。因为8月是百合鳞茎的生长期,提早挖掘必然会对鳞茎造成影响,而选用早花品种,即生育期短的品种,可以减轻不良影响。另外选用连续生长2年的鳞茎作早期促成栽培也能确保鳞茎的质量。
2)促成栽培 当年生产的鳞茎,9月上旬收获,然后在5℃低温条件下打破休眠,于11月上旬开始分期分批种植到温室内,一直种植到12月。第二年1~3月为切花时期。这一时期,因外界温度较低,保证百合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关键,特别是雨雪天气,加温和保温十分重要。当然,冬季晴天中午,温室的温度也会骤然上升,有时可能会出现超过28~30℃,因此还要注意及时降温,保证温度不会发生急剧变化,以减少盲花的出现。这一时期补光也很重要,光照不足会造成落蕾,当花营长至约1~2cm大时,就应开始补光。
3)半促成栽培当年生产的鳞茎在10~11月挖出,然后选合格鳞茎,种到不加温的温室内,靠自然低温打破休眠,待到第二年2月中旬再开始加温保温,促使百合发芽生长,一直长到4~5月开花,比自然花期提早2个月,所以称半促成栽培,这也是百合切花栽培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栽培类型。
(2)抑制栽培百合切花的抑制栽培是指通过人为措施控制环境条件或采取一些特殊栽培管理方法,满足切花百合生长发育的需要,使其延迟开花。抑制栽培要求有简单的遮阴和防雨设施。后期还要有一定的保温设施。当年秋季收获的鳞茎放到-2℃的冷库里冷冻贮藏,至翌年5月开始顺次解冻,然后种植到地里。一般5~6月种植在地里的百合,7~8月开花;7~8月种植的,9~10月开花;8~9月种植的,10~12月切花。5~6月种植百合,因当时气温还不太高,基本适合百合前期生长的需求,但到后期的7~8月将要切花时正遇高温,对花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要搭遮阴防雨棚,这样既能降低温度,同时又能遮雨,能保证切花质量。7~8月和8~9月种植百合困难较大,因气温太高,百合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化,盲花率高,病虫害严重。可采用遮阴防雨棚降低空气温度。种植前,苗床灌水覆盖稻草降低土壤温度,选耐热、抗病、植株高、叶片数多的品种来克服高温的影响。国外也有用冷却水或泉水来调节土温并使其保持所需的温度。对于8~9月种植的百合,由于有后期的保温问题,开始种植时最好种到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中,前期覆盖遮阳网,后期覆盖塑料薄膜。
通常抑制栽培困难比较多,而且费工费力,生产成本也比较高,特别是7~9月种植百合。但此期种植的百合,其切花时间在9~l2月,这时正是百合花较少、市场价格较高的时期,经济效益高。如果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在冷库内先进行生根处理,再移到温室养护,并加以必要的栽培设施,是可以种好这一季百合花的。
(3)露地栽培百合一般在秋季9~10月种植,中国南方秋冬就能发芽并以簇状叶态越冬;北方当年冬季不发芽,但有部分新根产生,到翌年春暖时才发芽。随着植株的生长,花蕾很快就出现,平原地区大约从6月就开始切花。由于品种不同,切花可一直持续到7月底。高海拔冷凉山区切花时间较晚,大约从7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底。高海拔冷凉山区如青海、甘肃等地,露地栽培的切花百合,切花质量高,病虫害少,且能错开夏季切花百合高温期,此外地下种球生长发育良好,是中国露地生产百合最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