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花基因工程技术对切花衰老的调控
1.与衰老有关基因表达的抑制
美国科学家已分离获得与康乃馨切花衰老有关的编码——乙烯形成酶和氨基环丙烷羟酸合成酶基因的互补DNA,利用反义RNA导入技术,这些互补DNA的反义RNA就能有效地阻碍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能有效地延缓花瓣衰老。在ACC氧化酶的反义RNA突变株上,跃变期乙烯产量降低了90%,这种花瓣的卷曲被抑制,延长了采后生命。然而这种突变株的花瓣却比对照减少,而且色素含量降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效应是否是由于反义抑制或体细胞克隆造成的。
2.ACC的降解
已知ACC是乙烯合成途径的直接前体物,因此ACC的分解必将导致乙烯合成的抑制,可以通过几种途径取得。
植物中,假单胞菌ACC脱氨酶基因的表达,可以调节ACC的水平。ACC在AOC脱氨酶催化下被代谢成为α-丁酮酸。为了抑制乙烯的产生,Klee等人将假单胞菌ACC脱氨酶基因转入西红柿中,该基因的超表达,可抑制乙烯产量的90%~97%,转基因植株的营养表现型明显改变,而果实的成熟却推迟了。室温下贮藏6周后,转基因果实硬度与新鲜的果实相同。
ACC丙二酰转移酶可催化ACC形成MACC,它可以影响组织中ACC的水平。ACC丙酰化参与乙烯产生的调控,已经从豌豆上胚轴部分纯化了丙二酰转移酶。但到目前为止,未分离出ACC-丙酰转移酶的基因。
3.乙烯敏感性的修饰
康乃馨花瓣对外源乙烯极其敏感,因此,乙烯反应的遗传修饰优于乙烯合成的改变,
如野生型拟南芥导入拟南芥显性etr-l-l基因,完全使之对乙烯作用不敏感。这种变化类似etr-l-l显性基因导入康乃馨花中的情况,有人指出这也许是延长切花寿命的最有吸引力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