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调控技术:栽培措施调控-如何控制花期
1.掌握播种和栽种球根时间
利用分期播种或分期排球,使花期错开。如翠菊一般自播种到开花需70~80d时间,早播种则早开花,晚播迟开。唐菖蒲切花若要轮开花期,可采用分期排球的方法,早花种60~70d开花,晚花种经120d左右开花,一般品种则90~100d开花,这样开花期可从6月初至11月初.但由于积温的不同,同一品种若在早春播,需lOOd左右开花,7月播则仅70~80d就可开花。唐菖蒲4~5月定植的积温在1600℃左右,6~7月定植者为1500℃,而7月下旬定植的则为1200℃,生长期的温度愈高,栽培周期就愈短。
2.修剪与摘心
包括修剪、除蕾、摘心、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园艺措施。如月季开花后剪除残花,可使之陆续开花。在当年生枝条上,早修剪则早长新枝,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
摘心方法控制花期的有香石竹、菊花等,如为使菊花在“十一”开花,早菊的最后一次摘心(俗称“定头”)在7月15日至7月20日,晚菊的最后一次摘心在7月1日至7月15日.
3.控制肥水
在生长期控制水分能够促进花芽分化,因为相对干旱能使枝条停止伸长生长,体内贮存的养分可集中供应花芽分化及发育所需。在花卉栽培上常采用减水、断水等措施,如梅花、玉兰、紫薇等花木的二次开花栽培技术,就在7~8月间停止灌水,立秋后逐渐恢复正常浇水,到“十一”都可开花。球根类花卉通常在干燥环境中,其内部进行花芽分化过程,直至供水时花芽伸长并开花。如唐菖蒲在2至3叶期的花芽分化阶段要控制浇水,而当花蕾近出苞时,灌水1~2次,可提早开花1周。
一般说来,肥料三要素中氮肥有利于植株营养生长,而磷、钾肥则是花芽分化及抽生所必须的。特别是那些对低温春化和光周期要求不严格的花卉如香石竹、切花月季等,其成花受植株体内营养水平影响较大。美国人克里勃斯早在1918年就提出“碳氮比学说”,他认为当植物体内的含碳化合物(主要是糖类物质)与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核酸等高分子物质)之比大于1时,植物向开花方向转化;反之,当C/N比小于l时,则不成花或因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延迟开花。因此,在切花栽培中,及时把握并调整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对调节开花期和提高切花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香石竹、百合等的栽培中增施适量氮肥,能延迟开花;在菊花花苞期增施磷、钾肥,可明显促进其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