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先进的大型工厂化作物生产中采取测定植株体内各营养成分含量,再根据土壤中养分水平来测算作物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和营养型,进行符合作物需肥规律的平衡施肥,避免土壤盐渍化或养分利用率过低等情况。切花植物的平衡施肥还研究很少,以蔬菜上的现有成果为基础,介绍以下两种平衡施肥计算方法,主要用于N、P、K大量元素配方施肥方案和技术。
1.土壤养分平衡法
蔬菜配方施肥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蔬菜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
式中:计划产量施肥量是指在一定的计划产量条件下,需要施入土壤氮、磷、钾化肥的数量,单位可以按kg/hm2计。
计划产量吸肥量是指在一定计划产量条件下,作物需要吸收的营养元素总量。
土壤供肥量是指在不施肥条件下土壤能够提供给蔬菜的各种养分含量,通常需要进行不施肥处理试验,在获得了无肥处理产量以后再按公式
肥料的有效养分含量是根据某种肥料的有效成分含量确定的,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入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肥料利用率随肥料的种类、施肥量、作物产量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菜田氮素化肥的利用率为30%~45%,磷素化肥的利用率为5%~30%,钾素化肥的利用率为15%~40%.有机肥料的养分利用率更为复杂,一般腐熟的人粪尿、鸡粪和鸭粪的氮、磷、钾利用率为20%~40%,猪厩肥的氮、磷、钾利用率为15%~30%。
有机肥供肥量是指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对当季蔬菜的供肥量,一般可先把施用有机肥料的数量确定下来,并根据其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和它们的当季利用率,先算出施入有机肥料所能提供的氮,磷、钾数量,余下的用化学肥料来补。
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是在土壤养分平衡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土壤养分平衡法中,获得土壤供肥量参数,需要在田间布置缺氮、缺磷和缺钾试验,并分别通过不施氮、磷和钾试验区的产量及蔬菜的l00kg经济产量吸肥量,分别计算出土壤的氮、磷和钾的供肥量。而用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可以不用上述试验,通过土壤养分测定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来计算出土壤的供肥量。
式中:计划产量施肥量、计划产量吸肥量、有机肥供肥量的计算方法与上述的计算方法相同;Ns代表土壤的有效养分测试值,以mg/kg表示;0.15为从土壤养分测试值转换成每667m2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的千克数;r代表土壤的氮、磷、钾的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土壤的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效养分含量、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方法、蔬菜品种和栽培方式及产量有关。建立起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有关参数的关系式,需要做大量的田间试验工作。根据现有的资料,暂定土壤碱解氮的校正系数为0.6,有效磷(Olsen法)0.5,有效钾1.0。
氮、磷、钾化肥的具体施用技术,可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需肥规律和有关栽培措施来定。一般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可与磷肥一样,一次性作基肥施用,也可以分两次施用,2/3做基肥,1/3做追肥;氮肥的施用方式较多,一般以1/3做基肥,2/3做追肥,并分两三次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