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保护地土壤的特点及管理
1.保护地土壤的特点
保护地土壤是指温室和大棚覆盖下的土壤。由于土壤全面地被覆盖,得不到降雨的淋溶,加之保护地内的温度较高,地表面水分蒸发大,使水分随毛细管由下向上运动,将土壤下面的盐分带到地表。同时,施入的肥料一般也都残留在原地。因此,保护地土壤盐分浓度高,常可达10000mg/kg以上,而露地土壤的盐分浓度达到3000mg/kg就很高了。切花的适宜浓度为2000mg/kg,若在4000mg/kg以上就会抑制生长,在新建温室种植切花,开始时期生长良好,时间一久质量就会变差,就是因为土壤中盐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聚积越多之故。
保护地土壤溶液浓度增高抑制了硝化细菌的活动。肥料中的氮可以生成相当数量的氨和亚硝酸,但硝化作用却很慢,而氨和亚硝酸就蓄积起来,逐渐变成气体。若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气体挥发后就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保护地栽培因有玻璃、薄膜的覆盖保温,换气困难,挥发出来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产生气体危害。
土壤中栖生着大量的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共生、寄生、竞争和相互拮抗使土壤保持动态平衡,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平衡作用,也可称为土壤的自洁作用。保护地土壤由于高温高湿,土壤有机质迅速分解,异养微生物由于缺乏“有机质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减少,致使土壤微生物单—化,自洁作用减弱,有害微生物增多。又由于缺乏像露地土壤经历冬季冰雪霜的覆盖,致使一些土传病虫害在温室内安全越冬、繁衍,病虫的危害性大大增加。
2.管理
大部分的球、宿根类切花均对土壤高盐分敏感,因此保护地土壤的管理关键是减少土壤盐分的积累,首先要控制施肥,给予最小限度的施用量。肥料的种类应选择那些浓度障碍少的肥料,如施用氯化物比硫酸盐肥料对盐分浓度的升高影响大,特别是氯化铵和氯化钾混施会形成较高的浓度。其次要完善保护地设施内的排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