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产:孢子繁殖苗的生产
1.孢子的采集
多数蕨类植物是季节性地产生孢子,多在夏秋两季,少数蕨类可全年产生孢子。当孢子囊由绿色变为浅棕色直至棕色时,即已成熟。采收的最佳时期为孢子囊刚成熟而孢子尚未散落时。太晚孢子散落出来,不易采收。可用囊群盖的色泽来判断其成熟与否,当其颜色由绿色变成褐色时,即可采收。也可以把一张白纸垫在下面,用手轻轻地掸蕨叶,当在纸上看到黄色斑点时表明孢子成熟。当孢子成熟时,把有孢子囊的蕨叶剪下来,放到信封或折好的报纸中,放于干燥处1~2d,待孢子囊开裂,孢子即可释放出来。在信封的基部就可收集到少量的孢子。收集好的孢子可以直接用于播种或贮藏备用。
2.孢子的去杂与灭菌
通常刚收集到的粉末状物并非全是孢子,很多为孢子囊、蕨叶的碎片等杂物,真正的孢子为棕色或黑色近圆形的小颗粒。另外,还可能混有苔藓、藻类和菌类的污染。苔藓、藻类和菌类的孢子比蕨类的孢子生长快,影响其生长,去除杂质的方法较简单,可以将刚收集到的孢子放在对折的报纸中,把纸轻轻倾斜,大的碎片比孢子移动快,就可把二者分开,播前最好对孢子进行灭菌消毒,免除苔藓、藻类和菌类的污染,将孢子放入5%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的溶液中,浸泡5~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一两次即可。
3.播种基质的准备
对播种基质无严格要求,关键是要能保水透气。园田土、细沙、蛭石等基质均可用。播种基质要求细而均匀。好在用前先过筛。栽植前要对基质消毒,杀死其中的杂草种子及其他菌类。方法与前边提到的方法相同。播前使基质湿润。
4.孢子的播种
寿命短的孢子通常在采后立即播种,贮藏的孢子通常在春秋两季播种。孢子的播种较为简单,主要是使孢子均匀地撒在基质的表面。可以与细沙混合后再播,也可制成悬浮液在基质表面喷洒。注意播种不能太密。由于孢子很小,播后通常无需覆土,需用玻璃、塑料薄膜等覆盖保湿。
5.播后管理
播后置于合适的温度(21~27°C)下,背阴,保持基质潮湿,2~3周孢子就可萌发。孢子萌发后要给以去除覆盖物,给予适当光照,定期补充水分,大约50d可长成扁平的绿色的配子体。过密的配子体可以分栽。在此期间,需每天喷雾,因为配子体形成的精细胞与卵细胞只有在水中才能结合。此后,蕨叶从配子体中心长出,然后配子体逐渐死亡。当蕨叶足够大时,幼蕨就可移栽。